快取與緩存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1.我們在瀏覽器瀏覽圖片或影片時檔案通常會較大,此時如果每次瀏覽都重新去跟server要資料速度會很慢,所以有了緩存機制,讓一些檔案下載後存在我們本地端,此時之後再瀏覽就不用再次去找server要資料
2.而我們也可以利用Redis或memcached來做簡單文字資料的存儲,或是直接把資料存在記憶體中,之後可以快速取用,這兩種都是比直接存在大型資料庫如MySQL
快速
存取記憶體的方式可參考https://www.npmjs.com/package/node-cache
直接設定某個時間點前都可以保有緩存
在副檔名後方加上參數,如此一來瀏覽器會認定URL變得不相同,向伺服器請求新的下載
預先存取資源並先存入快取
CDN(Content delivery network)內容傳遞網路
假設server在台灣.client端瀏覽器在美國,則他可以直接向位於美國某一個州的CDN server存取資源即可,而該美國CDN server會存有與台灣server相同的資料
如此會加快連線速度
客戶端瀏覽器先檢查本地緩存是否過期,如果過期,則向CDN邊緣節點發起請求,CDN邊緣節點會檢測用戶請求數據的緩存是否過期,如果沒有過期,則直接響應用戶請求,此時一個完成http請求結束;如果數據已經過期,那麼CDN還需要向源站發出回源請求(back to the source request),來拉取最新的數據